在上月举行的义乌市首届农业科技创业大赛中,浙江道人峰茶业有限公司以
“舌尖上的茶香·有机茶膳系列产品的开发和启用”创业项目荣获二等奖。
“入山无处不飞翠,有机茶香百里醉”。20多年来,道人峰茶业一直在创新道路上执著前行。
创新不止步 精细求品质
盛夏,在义乌北部的道人峰山上的千亩茶园里,数百只鸡、鸭、鹅、羊在树荫下悠闲地吃着茶末、茶灰。“以前茶园里的家禽以虫草、玉米为食,今年变成有机茶废料喂食,其排泄物用来当肥料,茶叶品质会更好。”道人峰茶业董事长金伟东说,去年他去日本考察,发现那里的茶叶讲究每一个细节,比如施肥,用牛奶、豆浆、糖水等当肥料,缺什么肥补什么肥。受此启发,回国后对自家茶园土壤进行监测分析,确定用废茶当家禽饲料是最好之法。
此外,道人峰有机茶在生产加工过程完全禁止使用农药化肥、除草剂、合成色素、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。因此,在栽培管理方面,探索出“三改一绿”(改园、改土、改树、绿化)的肥培管理技术。今年,在基地周边、茶园操作道上种植了一大批树木和野菜进行绿化美化。在病虫害防治方面,采用“四法并举”(生物制剂、茶园养鸡养鸟、人工采摘、机械采摘)的病虫综防技术。为增加蜘蛛网、瓢虫、寄生蜂、鸟类的数量,全园实行绿草护坡,茶草共长,以虫吃虫,形成生物链。目前,茶园内有几十种鸟类,其中八哥有数千只。
“多年来,围绕有机茶,我们研发了20多个科技创新项目,如茶叶保鲜、杂草根除、各种茶叶的开发等都在国内领先。”对道人峰茶业而言,创新贯穿种茶、施肥、灭虫、除草、采茶、制茶等各个方面,精细化则落实到每一个工序、每一个细节。
延伸产业链 做活养生茶
近些年,保健茶、养生茶升温势头不减。道人峰茶业目前已生产出绿茶、红茶、黑茶、黄茶、白茶、青茶等六大茶类,如何利用这些不同种类的茶叶,延伸产业链?经过深思熟虑,该企业把创业目光聚焦于“养生茶”,决定打响养生道人峰品牌。
“茶不仅是一种饮料,更是一种养生手段。”金伟东说,自己专门准备了数个包厢当成品茶室,由知茶、懂茶者给客人讲解六大茶类的文化内涵、特性作用,传授正确的喝茶、泡茶方法。客人可一边细细品味各类茶的醇香,一边静静体味博大精深的茶文化。
据介绍,今后道人峰茶业还将研制花草茶、花果茶、水果茶等养生茶,按吃、喝、用、玩的功能化需求开发新产品。
转型谋突破 打响茶旅游
利用自身优势,打响茶旅游、茶文化品牌,是道人峰茶业谋求转型发展的又一记组合拳。
这些天,工人们正在茶园的游步道上挥汗如雨地搭建长长的钢架。“这是猕猴桃科普长廊,有800米长,钢架铺好后,钉上喷绘写真宣传画,8月底前要完工。”现场一位负责人指着四周低矮的树木说,这一片种了数千棵猕猴桃和水蜜桃,还有500棵银杏,1000棵香榧。这不光是为了优化生态环境,还为下一步的茶园旅游做准备。
“今年4月,大陈镇政府在这里举办了茶文化节,采茶舞、采茶赛、茶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数百市民参与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”金伟东说,以后会根据不同时令、节点,推出茶文化体验游、生态健康茶之旅及情暖茶乡欢乐行等各种旅游线,让客人参与采茶、制茶、品茶等一系列体验活动,领略多彩的茶世界、茶文化和山水人文风光。
目前,金伟东正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商谈,力争把茶艺培训班开设在道人峰,使之成为中国茶艺实践基地。培训毕业,学员可领取国家颁发的茶艺师证。同时,就设立“茶文化博物馆”一事也正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进行对接。
来源日期:2016年08月10日 来源:义乌商报